2009-05-03

Chopin Scherzo Op. 31 in B flat




這首詼諧曲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最近聽了很多版本

又有些不一樣的想法

可見隨著年齡增長><

想法和感覺會變






大家都知道舒曼超挑剔蕭邦的有些作品

很毒舌的

哈哈



蕭邦賦予詼諧曲新的曲式與內容後

曾為了這些曲子的名稱而困惑

舒曼也為他而稱讚:「如果『戲謔』穿著黑衫出門的話,那麼『認真』該穿什麼好呢?」

詼諧一詞意味著戲謔

不過蕭邦的這些曲子並沒有明顯的戲謔感覺

也不是奇想曲 ( Capriccio )

因為這些都在輕快中表示著什麼的緣故



蕭邦當時真是為了這些曲子之包含著某些嘲笑、侮蔑、挖苦之類的意味

而想取個新的名稱

這些都是蕭邦從心底赤裸裸吐露出來的作品

其中有憂鬱

也有波蘭舞曲之類個人的反抗

李斯特認識蕭邦的練習曲與詼諧曲

最能披瀝他自己陰鬱的一面

他說:「他的多數練習曲及詼諧曲,都在表明激烈的憤怒及絕望的情緒,

時而會有辛辣的譏嘲,頑固的自尊。他的音樂所具有的陰鬱的側面,

並不像他那優美的詩一般的曲調那樣被人理解,也引不起人們的注意。

蕭邦個人的性格也因此成為被人誤解的最大原因。

蕭邦為人親切,有禮正直,才貌雙全,內向恬靜,經常表現出快活的樣子來。」



詼諧曲本來是貝多芬繼承自海頓、莫札特的小步舞曲

再經過發展而成的形式

主要的是用在奏鳴曲及交響曲的第三樂章

從普通舞蹈的輕快節奏

到偉大的德國巨匠們的手寫下強壯的、有威力的情緒表現

可以說包羅萬象

但是,孟德爾頌卻把它改變為奇想曲

投入輕快優雅、幻想式的感情

不過,舒曼的有些曲子倒是更接近於蕭邦的型態

所以使這種曲子更為積極化、形式化

而大膽地取名為詼諧曲 ( Scherzo ) 的便是蕭邦

就如同他的Ballade一般

他自己也創作了深刻的音樂

使它更普遍會大眾所接受



來比較一下Zimerman和李雲迪的詮釋

一個內斂情感豐富

一個年輕充滿技巧性的彈法

其實各有所長

我實在是太愛Zimerman的手了^^







音樂本來就是主觀的

練好基本技巧後

再來就是詮釋功夫的展現了




1 則留言:

  1. 蕭邦寫出這首詼諧曲的時候,

    還被當時的樂評家很嚴厲的批判,

    甚至指出是「污辱音樂的例子」,

    想不到時至今日此曲已經成為四首詼諧曲中,

    最有名而常被演出的曲目了*^_^*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