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童爸媽的辛苦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要當個稱職的琴童爸媽是不容易的
每天陪伴著孩子練習就是考驗家長的毅力^^
家長的堅持和督促
常常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
不難發現程度不錯越來越棒的孩子
家長多是支持也會叮嚀孩子練習的
絕對不是放任不管
感謝家長們真的辛苦了~
孩子就是孩子
遇到困難總想放棄
但是要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不要輕易放棄或半途而廢
愛迪生就說過
有許多失敗的人,並不知道他們放棄的時候,距離成功有多近
告訴孩子就是在單調困難不斷反覆練習中
才能彈出好聽的琴聲和曲子
這不僅培養孩子堅毅的品性
也激發他思考能力
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隨性放鬆快樂的事情
需要勤勞的練習
才能換來成功收穫時的甜美果實
沒有適度壓力是沒有動力的
"快樂學習,零壓力"聽聽就好
可別當真
遇到困難總想放棄
但是要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不要輕易放棄或半途而廢
愛迪生就說過
有許多失敗的人,並不知道他們放棄的時候,距離成功有多近
告訴孩子就是在單調困難不斷反覆練習中
才能彈出好聽的琴聲和曲子
這不僅培養孩子堅毅的品性
也激發他思考能力
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隨性放鬆快樂的事情
需要勤勞的練習
才能換來成功收穫時的甜美果實
沒有適度壓力是沒有動力的
"快樂學習,零壓力"聽聽就好
可別當真
下面文章跟大家分享
可別有下面這幾個錯誤
提早讓孩子在音樂之路
OUT
..........................................................................................................................................
【琴童爸媽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沒練好,不上課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沒有練好去上課也是上次的內容,太浪費時間了。
誤區一:沒練好,不上課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沒有練好去上課也是上次的內容,太浪費時間了。
事實上,沒有練好更要去上課。
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課上表現針對沒有練好的部分或者知識點多加講解,鞏固,恢復。
如果是因為練習太少,怕老師責備,
那麼這就是幫著孩子逃避責任,規避錯誤。
慢慢孩子就會發現沒有練好反而可以逃避。
學習態度會愈發消極。
誤區二:無法在孩子的課堂上保持安靜(家長還是安心讓孩子自己上課,別打擾)
如果課上老師批評了孩子,家長可能會不淡定的跟著一起批評,
誤區二:無法在孩子的課堂上保持安靜(家長還是安心讓孩子自己上課,別打擾)
如果課上老師批評了孩子,家長可能會不淡定的跟著一起批評,
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學習壓力和過於緊張的課堂氣氛。
如果老師表揚了孩子,家長可能因為高興隨聲附和,
很容易讓孩子在課上驕傲放縱。
如果孩子課上轉過頭主動跟父母要求某件事,
一定告訴孩子問老師,不要直接管教或應允。
做一個安靜的旁聽生,不要隨意進入 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交流,
這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課上的感受可以等到課下與孩子交流。
除非孩子在課上身體不適,
否則任何情況下都請家長一定保持安靜並與孩子、老師,
保持一定的距離。
誤區三:絕對不能錯
很多家長課下在陪練的過程中,對孩子彈奏不停的指點和糾錯,
誤區三:絕對不能錯
很多家長課下在陪練的過程中,對孩子彈奏不停的指點和糾錯,
家長的精神高度緊張生怕孩子哪裡出錯了,或者彈的不夠好。
這樣做,家長會非常累,而孩子會慢慢養成依賴心理,停止思考,
無視錯誤,坐等別人糾錯,如果沒人從旁糾正自己便錯不停。
家長在課下監督孩子練習的時候,
不要對知識本身過分關注,更多的關注在孩子的練習態度和練習效率。
只要孩子是在認真的做這一件事,便不會有大的出入,
即便有錯,帶到課堂上可以讓老師更加瞭解孩子知識掌握的弱點在哪裡,
經過犯錯後的正確往往是最有效的進步。
誤區四:做孩子殷勤的琴僕
很多孩子上課從來不記作業,到是爸媽積極的在記哪一本書,哪一首曲子,怎麼彈。
誤區四:做孩子殷勤的琴僕
很多孩子上課從來不記作業,到是爸媽積極的在記哪一本書,哪一首曲子,怎麼彈。
下節課來上課了,都不知道自己彈奏的曲子在第幾頁。
有的父母周到到什麼程度?
幫把琴蓋打開,書翻開,告訴彈那幾條,
孩子彈完拍拍屁股走了,家長再負責關琴收拾書。
也許是現在的課業多時間少,家長想儘量減少有關彈琴帶來的一些勞動就都代替做了。
而這些看似不重要的細節,都是孩子應該自己做的,
自己記作業,自己管理鋼琴和書籍,把這些都當做自己的事情了,
彈琴不是更理所當然了嗎?
教孩子去怎麼做,不要替代。
誤區五:快樂學習,零壓力
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徹底放鬆快樂的事情,
誤區五:快樂學習,零壓力
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徹底放鬆快樂的事情,
學習鋼琴也不例外。它是用辛勤的勞作換取收穫的喜悅。
我們練習彈琴,要經過反反復複許多的不熟練,
錯誤才可能有一遍相對不錯的演奏。
這個過程的單調枯燥是不可否認的,
而就是在這樣的單調中培養孩子堅毅的品性,激發思考。
把一件原本單調的事情做的有意思,這才接近了快樂的感受。
在這個過程中,別說孩子,即便大人要做一件事,
也會遇到各種困難,有無數次放棄的念頭。
這就需要適當的壓力去鞭策我們前行。
所以,擺正心態,正確 理解枯燥和興趣是並存的,
沒有壓力沒有動力。
誤區六:生病、考試來了,彈琴靠邊兒站
如果孩子生病或者碰到急事兒了,
誤區六:生病、考試來了,彈琴靠邊兒站
如果孩子生病或者碰到急事兒了,
自然是有段時間沒法堅持練習了。
這個理由看起來非常的合情合理。
但是,落下的功課不會因為你生病了,而為你保留學習的記憶。
因而,在緊急事情過去之後,
一定要有意識的把落下的功課和練習一點一點均勻的補回來。
切勿過去就過去了,否則既打亂了學習節奏,
又會讓孩子覺得彈琴這事兒不重要。
教給孩子合理規劃時間比佔用彈琴的時間對孩子更受益。
文章引用自jackylau pian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