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

這些學琴道理,別人無法教你♩.♪

dc779e157fc6a7aa62bf516c44ed4f65
現今社會中,
學習才藝的孩子真的很多,
十八般武藝通通會,但通通只懂皮毛,
這個無聊了就換別的學,
能夠走得長遠,學得專精的卻極少數。
在Christy老師20多年的教學歷程中,
也鼓勵支持不少原本學習遇到瓶頸和想半途而廢的學生,
還好我們都堅持下去了,
我想老師的觀念和教學態度是對學生有極大的影響,
現在好幾個也都出師當起鋼琴老師,
真的很替他們感到開心😊
我們常說學琴的孩子不孤單,
還能從琴鍵上找到自律、自信、好腦力及療癒自我的能力!
但是,許多時候因為父母的錯誤態度,
或是自我的學習觀念錯誤,
導致半途而廢,
錯失了這一生最值得擁有的財富! 
我們深知98%的學琴者未來不會成為鋼琴演奏家,
98%的學琴者未來也沒有必要成為鋼琴演奏家!
但是不管孩子今後是醫生、企業家、工程師還是律師,
我們都殷切希望他的童年有音樂的陪伴,
學習音樂的歷程也充滿了自信、滿足、快樂和美好,
成年後能讓音樂成為他最好的夥伴、最真的寄託以及最美的回憶。
今天有篇好文章跟Pianoforte園地的愛樂者分享,
這六點都是影響學習能否長遠的關鍵,
大家不妨檢視看看喔!😎

【這些學琴道理,別人無法教你】♩.♪
1:放平心態,切勿急於求成
家長要明確讓孩子學琴的目的:是讓孩子通過學琴陶冶性情、增加藝術修養、
多點生活情趣呢?還是想讓孩子走專業道路,長大後成為演奏家呢?
不管出於哪種目的,家長都不要急於求成
不少家長在孩子學琴之初就問老師:“我們家孩子什麼時候能參加器樂比賽呀?
學一年能考出三級或五級嗎?我同事家那孩子剛學8個月就要考三級了……”
在這樣的壓力下,琴童能不厭煩學琴嗎?
父母不要讓自己的虛榮心過多地摻雜到孩子學琴中去。
考級只是一把衡量琴童學琴進展的尺子,時間長了可以來量一下,
天天圍著尺規轉,難免要犯揠苗助長的錯。父母過高的期望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2:打好基礎,循序漸進
不管學什麼樂器,其學習進度和內容都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和年齡特點,
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
有很多業餘琴童在父母功利和攀比心態的引導下,以考級教材為主,
天天為了考級而練琴,練習內容只彈音階、考試曲目為主。
不管是手指的技術性,還是曲子的音樂性都是畸形發展,
知識結構不系統、不完整,遇到的就學一下,沒遇到的就成為盲點。
這樣的琴童是得不到長遠發展的!剛開始學琴應以打基礎為主,
等到琴童的手指條件和綜合素養達到相應的程度自然就會出成績。
3:興趣跌停板,勵志很關鍵
事實證明,學琴之初,很多琴童的興趣都是呈波浪型的,有巔峰期也有低谷期。
當孩子遇到喜歡的曲子、技術難度又適合時,就會積極主動、
樂此不疲地練琴,且陶醉其中;
當孩子遇到“不好聽”的或技術要求超出能力所及的曲子時,就會產生抵觸情緒,
不能專心練琴,甚至退縮。
孩子正處在天真活潑、不諳世事的時期,
在心智、興趣等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父母的思想觀念對孩子的早期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此時,家長不要陪著唉聲歎氣或輕言放棄,而要及時鼓勵,
講一些勵志故事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多聽或看音樂會,找找彈不好的原因,
把難點化整為零,一天解決一個,相信琴童很快就能走出興趣低谷。
4:規律化練琴,什麼都不耽誤
有不少這樣的琴童:悟性很好、接受速度很快,可下次回課時,
卻只能勉強彈完,完全不得要領。
原來,這類琴童練琴時間很隨意,放學回家後先玩再吃飯、寫作業,
臨睡了才想起來還沒練琴,匆忙彈一會就算完成任務了;
或者迫於父母壓力,回家後先練琴,但練琴時想著玩,
玩的時候又覺得琴還沒練好!
這種亂而無序的練琴方法往往會出現練琴時間也不少
但總是事倍功半。
父母應當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把自由玩耍、做作業、練琴的時間劃分並固定下來。
每天練琴的時間固定後,輕易不變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
孩子會覺得練琴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偶爾不練琴反而會覺得少點什麼。
長期堅持,興趣就會變成習慣,而當習慣成自然時,
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就會變得輕鬆起來。
孩子玩的時候就盡情地放鬆,學習和練琴的時候也能專心地學、投入地練,
做一個學習、練琴、玩耍三不誤的琴童。
5:營造良好的學琴環境
環境造就人,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有序、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
一些家長忙於生意或事業,即便在家也是電話不停、朋友不斷,
對孩子只有一句:“快去練琴!”
在這種得不到切實的重視、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下生長,
琴童是無法安心、投入地練琴的,
彈出來的曲子也是急急忙忙、毛毛躁躁,毫無樂感可言
家長熱愛音樂,才能感染孩子。
學琴之初,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學,
這樣不僅能和孩子一起學習基本的彈奏常識和樂理知識,
還能給予孩子幫助。
孩子彈錯,家長也能聽出點門道來。
平時,可一起搜集並欣賞一些易懂的或目前正在彈奏的曲子,
增加親子之間的共同語言。
6:孩子自己能做的,絕不替代
有這樣一個小琴童:練琴時,
遇到不認識的音符就向媽媽招手:“媽媽,這個音符唱什麼來著?”
這種過度依賴的琴童,總有一天會像一台缺油的機器在漫漫的學琴路上戛然而止。
所以,在學琴之初,我們就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自己能做的,決不代替。
先從小事做起,打開琴蓋、放樂譜、擦拭樂器等都要讓孩子自己做。
遇到不認識的音符,可找出大譜表讓孩子從學過的最簡單的音符開始,
自己說出音符的名字,這樣記憶才深刻。
儘量讓孩子自己練琴,即便在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
家長也不要總是打斷他,
這樣孩子很容易分心,等到他彈完一遍,
再指出錯誤並單獨練習效果會更好。
在聽到孩子彈出的曲子風格和自己的理解有所差別時,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改正”,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
不要讓家長的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當孩子彈出優美動聽的曲子時,還要做他忠實的粉絲,
給予表揚和支援,這樣會讓孩子從成就感中體會練琴的樂趣。
{網路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