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彈好琴,除了找到有經驗合適的老師,
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否積極以及家長的態度和重視度,
也常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效!
家長在意孩子的學習表現,
他一定都會感受到,
要是家長態度隨便+非常快樂學習的心態,
就算孩子頗有天分,
也會被影響而半途而廢,
真的非常可惜。
Christy老師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
希望對愛樂者還有琴童家長有所幫助,
家長能助孩子一臂之力,
千萬別成為孩子的阻力或絆腳石了 ><
>>>>>>>>>>>>>>>>>>>>>>>>>>>>>>>>>>>>>>
許多家長為孩子報了培訓班、興趣班和特長班,
但是學習效果卻有很大的懸殊。
家長在其中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好的學生為什麼會越來越好?
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不缺課,
能完整習得每節課所教的內容,
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自然越來越自信,
久而久之把學習變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而有些孩子一開始都有很高的興趣,
也很積極,但......慢慢到後面卻失去了興趣,
而一旦沒有內在驅動,
就會陷入狀態下滑的惡迴圈。
為什麼會失去興趣呢?
原因不外乎經常遲到早退,
總有很多的請假理由:這週末媽媽過生日、
回家看爺爺、出去旅遊、
感冒發燒肚子疼、磕著碰著⋯⋯這些理由聽起來都那麼正當,
讓老師無法拒絕。
但是學習習慣的建立都是需要長期的堅持,
家長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學有所成,
那麼就應該摒除一切會讓孩子分心的事情,
在時間安排上為上課“讓車”。
學習任何一門科目都需要連續性,
系統學習和訓練,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和平時的習慣密不可分。
習慣就是不假思索就做的事,是人們日常的行為方式,
或是經由不斷重複而形成的行為模式。
人有40%的行為是出於習慣。
每個人都知道習慣的重要性,
但卻疏於培養習慣,
在面對生活及學習瓶頸時無能為力。
如果一個孩子在上課時經常缺席,
那麼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在缺了幾次課以後跟不上老師所教的內容,
就會感到有壓力,
別的孩子都比自己做得好也會有受挫感,
長此以往,自信心受挫,
孩子對學習慢慢失去了興趣,
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半途而廢。
其實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多半就是家長的態度,
家長認真,孩子積極,家長不重視,
孩子自然不當回事。
還是那句話,多年以後,
你一定會感激此時認真學習的自己和時刻鞭策你的父母,
這一刻的痛苦和努力,
將成為雕刻在水晶上的生命之花。
From Jacky Lau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