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0

台北鋼琴教學/鋼琴演奏中的放鬆

155455747475ab9bb5daa3aa8b2a063c  
Christy老師昨天跟一位在美國波士頓伯克里音樂學院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念電影音樂的學生聊天,
這學校有不少著名的校友喔!

例如:王力宏、李欣芸和伍思凱…等等。
在台北的時候指導她的鋼琴有四年多的時間,
回到台灣不忘找老師敘敘舊以及問問題,
問了什麼問題呢?
待會我們皆曉,呵呵,
真是個積極也懂得感恩的孩子。

這讓Christy老師有些感觸,
學生中有不少已經音研所畢業擔任鋼琴老師或音樂教室家教老師,
看他們有所成長也從非音樂科班到現在具備一技之長,
只能說緣分很奇妙,冥冥之中似乎已經註定,
Christy老師也就牽起線,
幾個年齡相仿的學生成為音樂上和現實生活裡的朋友,
也會出現在我們的Pianoforte園地,
真的很開心。

趕快言歸正傳吧!
學生提問的是彈琴時很容易遇到的「肌肉放鬆」問題。
雖然她主修電影音樂,平時自己還是不間斷持續練琴,
最近這問題讓她煩惱好久,
怕自己一直練錯所以逮到機會跟老師討論一下。
說這之前,Christy老師還是得老生常談,
每個老師對於學生練琴所需要達到的標準不大一樣,
學琴真的是一項藝術,就算教材使用大同小異,
但是老師的專業度會影響到彈法以及詮釋,
還有上課所學習到的觀念和技術,
所以這時候主修是否是鋼琴演奏就真的差異很大,
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看這文章大學副修都這麼混嗎?

就像哈農這本教材很多人會練會彈,
但是如何使用?怎麼練習?怎麼訓練學生?
每個老師的方法和要求都不盡相同,
教出來的學生觸鍵和手指獨立性也差很大。

常遇到學生之前『練壞了』,
發現自己彈不動了急著找Christy老師,
但大家要知道,
放鬆是鋼琴演奏裡重要的基礎,
如果已經練成習慣彈琴會往上ㄍㄧㄥ,
之後要『放下』就得花更久的時間調整,
可見啟蒙和學習過程都不能疏忽,
肌肉運用是有記憶的,
一練錯又長時間沒有導正,要改真的很難,
有些人沒耐心或想一步登天,
根本沒辦法持之以恆修改自己的壞習慣。
少數老師會要學生感覺肌肉的運用,
但專業的老師只要看學生抬肩膀或大拇指虎口僵硬,
甚至手有點往上ㄍㄧㄥ,
就應該提醒學生修正,
而且也要能分辨出彈奏的聲音不對和從外觀觀察出來,
隨時要求學生養成正確施力的習慣。

Christy老師分享幾個放鬆小秘訣
(有些學生應該每堂課都會聽到老師不斷提醒)
大家平時教學和練習可以多注意:
1. 慢練很重要,很多的困難技巧是需要從慢速練到快,
   耳朵要注意聽,感受放出來的力量,指節需要支撐穩定,
   但不是每個音用壓的。
2. 正確的指法運用,大拇指放鬆,
   注意虎口不僵硬不夾住,
   很多人左手常出現這問題,
   尤其琶音轉指技巧時要特別留意。

3. 
練琴時注意不抬肩膀。
4. 隨時留意前臂下方感覺,是往下放鬆不是往上提,
   施力不對就會僵硬。
   找出技巧困難的段落或重複不斷的音型和連續快速音群,
   這往往容易造成手緊。
   在樂曲裡找出節奏模式,
   手臂和手腕會是幾個小節一個動作而不是每個音下壓。
5. 遇到新曲子時花時間將音練熟,
   反覆練習彈同樣的片段,但請打開耳朵,
   感覺自己的肌肉慢慢放下
   速度加快就要越輕盈,注意韻律,
   想大拍子和音群走向,重心要往下,避免越彈越ㄍㄧㄥ。

6. 
手指節和手掌是工具,要穩定不晃動,
   不要軟掉趴著,放鬆的是手臂。

以上這六點只是大方向,
平時練琴要注意的項目很繁雜,
如果能有位專業老師指導,

當然對於學習是比較有幫助,

但是鋼琴老師不是神仙,

學生還是要練習不是光在腦袋裡空想,

我常跟學生說彈琴絕對不是只有音彈出來,
不只要學習如何觸鍵也要學會放鬆這件事情。
剛開始曲子沒練熟當然呈現緊張狀態,
所以全身肌肉自然會比較僵硬,
有些快速音群段落自然會卡住過不去,
練熟了比較有信心有安全感,
這時候有些音群的確是可以彈奏出來,
但是有些人手痠是因為不會放鬆,
肌肉用錯所以很卡很ㄍㄧㄥ,
不去修正錯誤並且學習如何放鬆,
彈到天長地久還是ㄍㄧㄥ啊!  cfce3dbea4b3dbd17057d6390e3e5ab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